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站在第XX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起点,共同聚焦一个关乎生命、连接你我生活的主题——“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2008年汶川地震的钟声犹在耳畔,XX年来,我们从未停止对灾难的反思、对安全的追寻。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不是遥远的灾难故事,而是你身边那些可能被忽视的“隐形杀手”,以及我们如何用行动把它们变成“透明人”。 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一场火灾的源头,可能只是家里一根老化的电线;一次地震中的重伤,或许源于阳台上那盆未固定的绿植;而一次拥挤踩踏的悲剧,可能只是因为楼梯间堆放的一箱旧书。隐患,从来不是“别人家的事”,它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细节里,等一个侥幸的瞬间,变成灾难的导火索。 所以,今天的第一件事——让我们学会“找茬”,做家庭和校园的“安全侦探”!回家后,请和父母一起做三件事:第一,摸摸电线是否发烫、插座是否松动,关掉所有电器后,闻一闻有没有焦糊味;第二,拧一拧燃气阀门,听一听管道有没有“嘶嘶”的漏气声;第三,抬头看看阳台,问一问自己:“如果刮大风,这里的东西会不会飞出去砸到人?”而在学校,请和我一起做“安全巡查员”:看看走廊的消防栓箱门能不能轻松打开,数一数灭火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摸一摸教室的门窗合页是否生锈松动。这些动作,只需要几分钟,却可能让我们避开一场灾难。 但找到隐患只是第一步,关键时刻,我们还需要“救命技能”护身。比如火灾逃生,记住三个字——“躲、弯、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躲”烟雾,弯腰或匍匐“弯”着走,沿着安全出口标志“跑”出去。再比如地震避险,牢记“黄金12秒”:如果来不及跑,就钻到桌子底下,用书包护住头,像小刺猬一样蜷成一团。上周演练时,有同学问:“如果被埋了怎么办?”答案是:别哭喊,别乱动,用硬物敲击水管或砖块,像打摩斯密码一样“咚——咚咚——咚”,让救援队听到你的声音。 可是,如果隐患不在家里,也不在学校,而是在我们每天路过的商场、地铁里呢?这时候,我们要做“安全吹哨人”。上周我去超市,发现安全出口被促销货架堵住了,我立刻找到值班经理说:“您好,这里堵住了,万一着火怎么办?”她愣了一下,马上安排人清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全国每年有上千起踩踏事故,其中很多是因为安全出口被锁、被堵。所以,下次看到逃生标识被遮挡,别犹豫,告诉工作人员;发现应急灯不亮,拍张照片发给物业。你的“多管闲事”,可能救下一条生命。 但防灾减灾,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需要你、我、他,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拧成一股绳。我提议:从今天起,每个家庭制定一份“逃生路线图”,贴在冰箱上,每月演练一次;每个班级成立“安全小组”,每周检查一次教室隐患;每个社区组织一次“隐患随手拍”活动,把照片发到群里,让问题曝光、让整改提速。因为,只有当“人人讲安全”成为习惯,“个个会应急”变成本能,我们才能真正把灾难挡在门外。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去年云南地震时,一所小学的孩子们在摇晃中迅速躲到课桌下,震后手拉手撤离,全程无人受伤。记者采访时,校长说:“我们每周都有演练,孩子们把动作刻进了肌肉记忆。”同学们,这就是应急技能的力量——它不需要超能力,只需要我们多一份细心、多一次练习。 所以,请从今天开始: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关掉电源、检查燃气;在教室,主动清理窗台杂物、提醒同学勿锁安全门;在路上,看到高空坠物风险,发一条朋友圈@物业;在心中,种下一颗“安全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成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参天大树! 因为,生命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让我们以隐患为镜,以技能为盾,以责任为旗,共同守护每一个平凡却珍贵的明天!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