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参考网 网站首页 心得启示 查看内容

学习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2025-4-29 21:29| 范文参考网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2025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进行了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平安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平安中国建设的战略意义,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如何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有了更系统的思考。
  一、深刻理解平安中国建设的战略定位
  党的二十大以来,平安中国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社会治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小治安”到“大平安”,平安的内涵已从传统的生命财产安全扩展至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全方位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平安建设与人民幸福、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平安需求也随之升级。例如,在粮食安全领域,2024年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境外间谍窃取杂交水稻亲本种子案件,暴露出我国种质资源面临的严峻挑战。涉案人员朱某某为谋取私利,违规向境外机构提供5种亲本稻种,这些种子一旦被非法利用,可能导致我国种子市场被“卡脖子”,威胁粮食安全。这一案例警示我们,平安中国建设必须覆盖经济、科技、生态等各领域,构建全方位安全屏障。
  二、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平安建设实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平安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实践中,需聚焦以下重点领域:
  1. 政治安全:筑牢国家安全生命线
  政治安全是平安中国的核心。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侦破多起境内外勾连案件,如2025年2月破获的尼某窃密案。尼某曾服役于某部队,因违纪被处理后,通过社交软件向境外间谍机关传送军事基地驻防信息。案件侦破过程中,国安干警在极端天气中埋伏七日,最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这一案例凸显了维护军事安全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必须强化反间谍斗争,筑牢政治安全防线。
  2. 经济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经济安全是平安建设的物质基础。当前,全球经济波动加剧,金融、产业链等领域风险交织。例如,浙江在推进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中,通过“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实时监测经济运行风险,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这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做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
  3. 网络安全:守护数字时代安全
  随着网络空间成为国家安全新战场,网络安全重要性与日俱增。2019年,广东某港口快艇驾驶员马某举报可疑游客偷拍军事目标,经查实该游客系境外间谍。此案侦破得益于公民的警惕性,也反映出网络时代安全威胁的隐蔽性。因此,需加强网络综合治理,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
  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格局
  平安中国建设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求完善群众参与机制。例如,陕西汉中市通过“派出所提档升级百千工程”,整合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力量,构建“135”快速反应体系(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专业救援),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这种“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模式,正是平安建设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法治是平安建设的根本保障。浙江在推进平安法治一体化过程中,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既打击违法犯罪,又防范“运动式执法”,确保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同时,通过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将平安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制度支撑。
  四、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是平安中国的受益者,更应是建设者。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
  要强化国家安全意识:主动学习《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增强辨别是非能力,警惕“糖衣炮弹”式诱惑。
  要提升专业能力:如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为筑牢网络安全屏障贡献智慧。我们应立足专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要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协助排查安全隐患,践行“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唯有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自:综合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fanwencankao.com 手机版 范文参考网 ( ICP备2024047168号 )

Email:fanwencankao@163.com

返回顶部